「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见证」建设创新发展风向标

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走出中南海,就把“课堂”搬到了北京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寄予殷切期望: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如何?记者近日探访了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创新地标——中关村创业大街

全景染色试剂盒、仿真月球车教学用具、高级别智能驾驶场景异构嵌入式车载计算平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创新展示中心,记者见到了各行业最具创新性和领先性的产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展示中心所展示的产品,关键在于一个“新”字,为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企业、创业者提供创意和灵感的平台。

行走在创业大街上,一侧是充满人文气息的3W咖啡、书·茶书店,聚集了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和团队。一转头,另一侧多了中关村—巴黎大区产业创新中心、中意众创空间、智利在华科技创新中心,将一众国内外企业和国际创新资源紧紧相连。科创资源高度集中、顶尖高校人才资源云集,越来越多海外创业者选择将创业大街作为其落地中国的第一站。

去年4月,清华大学出身的胡渊鸣在通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论文答辩后的第二天,便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组建了太极图形公司。“中关村这样创业氛围浓厚的环境,能够提供很多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胡渊鸣说。

中关村孕育的创新精神,正辐射到全国甚至全世界,越来越多新鲜血液正不断涌入。今年一季度末,10个新项目入驻中关村国际青年创业平台,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技术领域。

“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指引下,中关村正在成为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高科技企业的出发地,正在从过去的模式创新向底层和核心技术创新转变。”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主任许强说。

作为创业大街上的“老人”,中关村科学城众创空间党校副校长、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洪渭在这里已工作20余年。在他眼里,无论这条大街如何变化,它的使命都紧扣时代脉搏,不曾改变。

“如果说,开街时创业大街主要是为初创企业提供注册、办公空间、创业孵化等基础服务,那么现在的创业大街已经进入提供全要素、全方位服务的新阶段,它将创业团队、领军企业、孵化机构、专业服务机构、投资机构、国际机构、高校院所等多元创新主体相互联系起来,更加注重创新项目的对接和产业落地,形成高水平的深度协同互动。”陈洪渭说。

基于“城市更新+科技创新+生态服务”三位一体发展模式,200多米长的创业大街影响力早已超越其物理范围。“我们从运营国内首个创新创业主题街区——中关村创业大街起步,现已发展成为以创新空间、创新服务、科技投资为主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与投资平台,累计孵化、投资和服务近万家科技创新企业,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丽霞说。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创业大街新落地注册1000家初创企业,服务成长加速企业700多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21%。

在位于中关村西区核心地带天创科技大厦的公司展厅里,贝塔智能董事长兼CEO张开翼向记者介绍,其研发的智慧步道系统、AI武术大屏以及智慧场景健身综合体等产品,已落地北京、重庆、深圳、长沙、天津等地的智慧公园。今年4月份,公司入选了北京市2022年度第二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迈进。”张开翼说。 (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