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商业帝国负债540亿元,泛海金融“三驾马车”驶向何方?
作者 | 李海霞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泛海扬帆经有年,故乡树木已参天。
一家在山东起家的地产公司,30多年间,“泛海系”在领军人卢志强的带领下,构建起一个包含地产、能源、金融机构、境外投资的庞大资本帝国。
然而,自2017年去杠杆以来,尤其是“三条红线”之下,作为高杠杆经营的房产行业日渐低迷,一些房产企经营业绩急剧下降。2021年以来,陷入债务泥潭的“泛海系”持续转让手中资产换取现金流。
2021年以来,“泛海系”债务压顶并持续转让手中资产换取现金流。
受地产业务影响,作为“泛海系”重要业务之一的金融资产,近年来,其股权持续遭质押、冻结。
亚太财险近7成股权被冻结
6月21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司部分资产被冻结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中央商务”)控股子公司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亚太财险”)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和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送达的《被查封财产情况告知书》,武汉中央商务持有的亚太财险51%全部股权被冻结。事涉相关方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下称“长城资管北分公司”)、浙江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据泛海控股2021年报披露,2018年,长城资管北分公司受让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兴业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两笔债权,分别为本金8亿元,利率11.601%,本金8.1亿元,利率9.4875%,以上两笔违约金均为日万分之五。抵押物为东风公司房产、亚太财险51%股权,并在方正公证处办理强制执行公证。
图源:亚太财险年报
亚太财险2021年报则详细记录质押比例和质押时间:最大股东武汉中央商务持股51%,2018年12月12日质押25.49%,2018年12月29日质押25.51%股权。
据爱企查显示,亚太财险有两条同样时间的股权出质记录,质权人为长城资管北分公司,状态均为有效。
图源:爱企查
2021年6月初,上述借款提前到期,长城资管北分公司向公证处申请出具了执行证书。12月17日,长城资管北分公司立案强制执行两份公证债权文书,执行金额总计为22.08亿元。
据上述股权质押信息显示,亚太财险有多个股东存在股权质押、转让情况。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15%股权存在质押;新华联(000620.SZ)控股合计31%股权已经转让,转让方为泛海控股另一金融平台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下称“民生信托”)。
这一股权转让源于民生信托对新华联的信托贷款申请强制执行,后新华联以资抵债,将手中持有的亚太财险股权转给民生信托,该股权在2021年年初完成了交割。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由于有限责任公司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隔离的制度设计,使得股东与被投资的公司之间相互独立,因此现在的情况(亚太财险的控股股东股权全部被冻结,另外还有股东股权设置额质押)对于亚太财险的运营与业务开展没有直接影响。
柏文喜还表示,亚太财险实际上还面临着实际控制人和主要股东股权更迭的风险,这会影响到公司治理结构、战略规划乃至运营策略的稳定性。
此前,亚太财险经营情况相对稳定,2021年,净利润水平急转直下,从上一年的盈利0.61亿元到亏损4.95亿元。其偿付能力这两年逐年降低,2020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314.24%,2021年两者均降为214.34%,已经低于行业均值。到2022年一季度报告时,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则均降为179.74%。
中国银保监会公布了2021年保险业偿付能力情况:2021年末,保险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2.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9.7%。财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83.7%。
亚太财险、民生信托与民生证券,被视为泛海控股金融资产的“三驾马车”,而持有亚太财险71%股权和民生信托76.76%股权的武汉中央商务,承载了泛海控股房地产板块的核心业务,实控人为卢志强和其一手打造的“泛海系”。
背后是一段“泛海系”30多年的资本故事。
金融“帝国”建立
1985年,时任潍坊市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的卢志强,因升迁无望弃官下海,创办山东通达经济技术集团公司,进入了教育和培训行业。
不久,卢志强看到了房地产逐步显现的前景,遂跃身进入,以7.3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创立了山东泛海集团公司,1988年,其走出山东,来到北京,创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下称“泛海集团”),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卢志强日后发展的旗舰企业。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金融业向民营资本开了一道门缝,卢志强因为“泰山会”(即泰山产业研究院,是中国最知名、最神秘的大型商会之一,甚至有人将其与美国骷髅会并列)、全国工商联的双重机缘,在1996年有机会参与了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发起设立。
2000年12月,民生银行上市,卢志强通过泛海控股持股份占总股本9.42%,是第二大股东。
2002年,《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出台,为民营企业进入证券业打开了大门,黄河证券(后更名民生证券)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至14.5亿元,中国泛海控股唱了主角。
同年,保监会取消58项行政审批、《保险法》做修改重新发布。2002年4月,卢志强参与发起设立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寿险公司“民生人寿”,并完成了民生典当,民生保险经纪公司的组建。
2009年4月19日,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泛海控股拿下健特生物(000416.SZ)22.56%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将之更名为民生投资(后再度更名“民生控股”)。
依托民生控股(000416.SZ),“泛海系”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再次加速,民生期货、民生保险经纪相继被装入民生控股,并通过旗下民生电商控股投资金联金服、兴民保险经纪等互联网金融企业。
在民生控股快速发展的时候,泛海控股也进行了积极转型。
民生信托前身为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003年3月,原银监会批准公司重组。2012年,泛海控股曾参与民生信托前身中旅信托的重组。两年后,泛海控股和旗下的浙江泛海建设投资公司对民生信托增资至30亿元。2014年,泛海控股通过子公司收购民生信托股权,并对其增资至70亿元。泛海控股对民生信托的持股比例曾一度超过90%,实现绝对掌控。
2014年,泛海控股战略开始从单一的房地产公司转向“金融+房地产”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2015年,泛海控股通过武汉中央商务,斥资17.85亿元从“海航系”手里接手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亚太财险”),拿下其51%的股权。后通过卢志强在“泰山会”的伙伴、后来成为泛海控股股东的傅军,通过新华联持股20%。另一个大佬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老板朱新礼,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拿到了亚太财险14%的股份。
同年,泛海控股不断加码金融业务,斥资41亿元投资民金所(已注销)、泛海融资担保、泛海基金、泛海资管等四家公司。据2015年报显示,泛海控股持有广西北部湾银行6.32%股份,泛海控股旗下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持有大连银行4.41%股份。
2016年,泛海控股和泛海集团退出民生信托的股东,武汉中央商务成为其控股股东。武汉中央商务这一家房地产项目公司,成为民生信托和亚太财险的控股股东。
至此,资本大佬卢志强一手建立起“泛海系”,左手民生控股,右手泛海控股。通过这两大平台以及泛海集团,拿下了金融行业多张牌照,构建起一个包含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在内的完整金融“帝国”。
此一时,彼一时。2017年下半年,经济去杠杆成为战略重点;2020年,房地产行业出了“三条红线”的监管政策。在此背景下,以房产起家的泛海控股日子并不好过。
据Wind数据显示,2012-2017年,泛海控股净利润逐年上升,2017年末迎来净利润的高峰,达30.93亿,2020年由盈转亏,从2019年净利润14.26亿元,降至2020年-47.2亿元,2021年亏损额度达130.88亿元。
图源:Wind
2017年末,泛海控股非金融板块有息负债本金规模达到1132.5亿元。此后,通过资产处置、以资抵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泛海控股逐步压降负债规模,在2021年末降至540.8亿元,其中有充足、优质抵质押物的债务金额比例为80.3%。
金融业务方面,截至目前,“泛海系”两大平台中,民生控股旗下的金融机构主要有民生典当和民生保险经纪等,泛海控股旗下主要有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三大主要金融平台。
“母”与“子”对簿公堂
泛海控股三大金融平台中,除上述亚太财险股权遭遇冻结外,民生信托则深陷营业信托纠纷。
2022年4月30日泛海控股发布的关于累计诉讼、仲裁情况中,关于民生信托的诉讼占据大半,主要为营业信托纠纷,起诉方涉及巨人网络(002558.SZ)、上海假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图源:泛海控股公告
此外,“踩雷”多个项目让民生信托的风控能力受到质疑。
2020年,民生信托母公司泛海控股发行了“20泛控01”、“20泛海01”、“20泛海02”三笔债券,发行金额合计27亿元。其中,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超过一半。作为信托计划的受托人,民生信托也是上述债券的主要购买人,购买金额达19.84亿元,占发行总额的73.5%。后因泛海控股旗下多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及展期,民生信托将母公司泛海控股及实控人卢志强诉至法院,要求提前清偿债券本息、行使股权质押权。
民生信托还曾“踩雷”武汉金凰假黄金案,2017年到2018年间,武汉金凰以黄金作质押向多家金融机构融资,融资金额高达百亿。2020年,“假黄金”事发,抵债金条被发现内部实为铜合金。假黄金一案中,民生信托涉及金额40.74亿元。
据泛海控股在2021年报问询函回复显示,2021年末,子公司民生信托因营业信托纠纷等原因引发多宗诉讼,涉诉信托项目规模余额277.19亿元。
向前回溯,民生信托也曾有过高光时刻。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历年信托行业排名数据显示,2016年,在60家信托公司中,民生信托净利润排名第23位。2017年,民生信托的业绩增长继续保持惊人速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0.96%,排名第9位。
图源:Wind
对比Wind数据分析发现,从2018年开始,民生信托的营收与净利润开始走下坡路,2020年净利润首度出现亏损。到了2021年,受项目延期兑付、新业务发展缓慢、风险减值计提等因素影响,民生信托业绩出现巨幅下降,2021年总营收-28.1亿元,同比减少225.02%,净利润-38.33亿元,同比减少753.48%。
2021年,民生信托启动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2021年8月10日,北京银保监局公示的一份行政批复显示,同意武汉中央商务将其持有的民生信托5.95%股权以6.5亿元转让至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据爱企查显示,武汉中央商务现持有民生信托76.76%股权,依然占据控股股东位置。
民生证券股权2年内被转让3次
民生信托涉及的案件中,还曾上演同门兄弟相争戏码。
6月14日,北京金融法院冻结民生证券31.03%股权,冻结期限为三年;申请人即为同是泛海控股子公司的民生信托。此次股权冻结事项源于上述2020年其与泛海控股的债券交易纠纷。
实际上,这并非民生证券首次因泛海控股而遭遇股权冻结。自“泛海系”债务危机浮现,民生证券作为旗下优质资产之一,股份不断被转让以缓解“泛海系”危机。
2020年10月,泛海控股向张江集团等22家投资者转让民生证券27.12%股份,获得资金42.29亿元。2021年1月,泛海控股又转让约13.5%股份。截至2021年末,民生证券股东总数有47家,泛海控股持股比例降至31.03%。而这笔股权也已全部冻结。
在公告股权冻结同日,2016年年底加盟民生证券的董事长冯鹤年,因涉嫌违纪违法被调查。加入民生证券前,冯鹤年曾担任泛海控股董事。
目前看,民生证券经营平稳正常,科创板开板以来428只股票上市,民生证券以21家的保荐项目数量排名第六,仅次于“三中一华”及海通证券,可见,民生证券并未因冯鹤年被带走调查的影响而停摆。
从业绩来看,民生证券表现不错。2016年,民生证券全年营收及净利润仅为15.29亿元、1.51亿元。冯鹤年入主后的五年时间业绩大增。截至2021年末,民生证券收入47.4亿元,净利润12.3亿元。在泛海控股的三大金融平台中,是近来唯一呈现增长态势的公司。
不过,泛海控股年报显示,自2021年8月起,民生证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在泛海控股金融板块和地产板块两大核心业务中,2021年,金融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4.8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3.44%;地产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3.6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6.05%。可以说,金融与地产平分秋色。
泛海扬帆经有年,故乡树木已参天。风雨不觉苦和累,征程更多爱与甜。遍观各大企业发展历程,大都经历了从发起创立到成长、成熟阶段,期间不免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最后的结局或从低谷爬升,或从此走向衰落。
“泛海系”的大船将驶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你是否买过“泛海系”旗下金融产品?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