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总市值是什么意思(股票的总资产和总市值是什么意思)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最大的两个关键点在于择股与择时

由于投资者的经验、知识结构、精力等限制,通常我们并不建议投资者进行频繁择时,但大周期的择时判断,既有较高的确定性,也有较好的操作参考意义,值得尝试。

一般来说,常用的是市盈率估值法,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巴菲特推崇的择时指标——股票总市值/GDP,也被称为“巴菲特指标”。

不灵的“著名指标”——总市值/gdp

总市值与GDP的比值反映了市场投资的机会和风险。巴菲特曾说过:“如果只选择一个指标,来判断任何时刻市场的估值水平,则它可能是最好的指标。”

巴菲特还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数值参考:“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与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在70%至80%之间,从长远来看,投资股票可能会使投资者获得相当好的回报。100%的时候要警惕风险,超过120%就可能发生泡沫破裂。”

其基本原理在于,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其数值相对稳定,涉及的范围更广,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较小。但股票的市值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较高,市值波动较大。所以,总市值与GDP的比值可以很好的反映市场情绪的高低,是否超买或超卖

不过,这个指标虽然因巴菲特的推崇而广受投资者关注,但从过去市场的历史来看,这个指标似乎不灵了:如下图所示,2015年以后,美股的总市值/GDP长期高于120%,甚至近些年直接突破200%,也就是说处于巴菲特所说的“泡沫阶段”,而现实中美股却在持续上涨。

从更长的周期来看,2000年之前,该指标长期低于80%,也就是说处于巴菲特所说的“甜点”区间,但互联网泡沫同样在此期间发生。

从更广范围来看,如下图所示,不同国家的市场,该指标也呈现不同的特点。美股的指标显然高于其他市场,而A股则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日韩其次。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该指标都在上扬

为什么一个被“股神”大肆推崇的指标却“水”了?指标数值越来越高了?

两大原因推动市值GDP比越来越高

投资者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刻舟求剑”,而忽略了指标的根本含义以及所处的特殊背景,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球范围内市值GDP比之所以越来越高,来源于金融市场本身的变革以及技术的进步:

① 利率的持续下降

众所周知,利率越低,市场估值越高,总市值也就越高。而自上世界80年代美国开始全球宽松政策以来,利率水平一直在下降。如下图所示,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自上世纪80年代的15%左右下降至最低接近1%的水准。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5.31

② 技术变革

随着技术的变革上市需求越来越强烈,一方面越高端的技术对资金的需求量越大,投资风险越高,对直接融资的需求越高,另一方面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民众的参与成本,进一步拓展了股票市场的受众。

③ 金融变革

金融制度方面,放松了上市门槛,上市成本越来越低,监管正规化、多元化,吸引更多的资金与企业上市,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也因得到进一步扩展。

指标虽有一定局限,但依然有用

著名的统计学大师BOX曾经说过:“所有的模型都是错误的,但有些是有用的”。在金融指标方面也是如此,每一个金融指标可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充分理解指标的含义,发挥长处,指标依然对判断市场有显著意义。

总市值/GDP指标虽然因各种原因发生了变动,但一动(总市值)一静(GDP)的构成仍然对市场有较好的参考效果,重要的是要如何规避指标的缺陷,发挥长处。如:

① 同类国家对比

总市值/GDP涉及到具体国家的GDP,我们可以参考同类国家的数据,主要参考的是产业发展水平以及金融成熟度。

② 与其他指标验证

市盈率也是相对常见的估值指标,它衡量的是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与国家的经济结构变迁没有直接的关联,可以作为总市值/GDP指标的参考。

这个神奇的指标,你学会了嘛?

风险提示:

本材料中的评论仅供参考,不可视作投资建议。本材料以公开信息、内部开发的数据和来自其它具有可信度的第三方的信息为基础。但是,并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完全可靠。所有的观点和看法基于资料撰写当日的判断,并随时有可能在不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调整。本材料中的预测不保证将成为现实。基金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未经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散布本资料的任何部分。所有出现的公司、证券、行业与/或市场均为说明经济走势、条件或投资过程而列举,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属分支机构可能持有或不持有相关账户。本资料讨论的策略和资产配置并不代表光大保德信的服务或产品。所有的这些不能视为建议或推荐,不作为公开宣传推介材料,以及购买或销售任何证券的要约或邀请,也不能视为采纳任何投资策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