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塔诗意到人间烟火

来源: 原创稿

人民网成都12月6日电 (王波)12月5日,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校园主题文学创作暨骆平作品研讨会召开。本次研讨会分为两场主题发言,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深度研讨了骆平作品《野芙蓉》中的学术气息与高校情怀。

高校元素贯穿了骆平的创作历程,从“高校三部曲”《红城》《绿扉》《蓝桥》起,骆平便致力于讲述高校故事,而在新作《野芙蓉》中,骆平继续挖掘高校内涵,取材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书写“70后女性”的成长历程,呈现出了高校生活的全息影像,构建出当代中国人的人生价值、精神气质与生命家园。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委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委员廖奔指出,《野芙蓉》这本书的审美谱系包括高校和成都两个支点,书中有历史和现在、世界和内心、个体审美和共同抒情。高校题材为该书增添了底蕴和历史感,而城市话语又为小说平添了想象力和质感。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顺庆表示,大学里走出来的作家能兼顾作品的深刻性和知识广度。骆平是大学培养作家的显著现象。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蒋晓丽表示,骆平身上体现了女作家的坚守与兼顾——她是笔耕不辍的作家、潜心专研的学者、教书育人的老师、负重前行的管理者、好母亲,正是这些多元化的角色都集中在她身上形成了张力和冲突,使她有着既独特又丰富、既感性又理性、既纯粹又复杂的人生。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称,骆平的校园题材写作三部曲,既找寻了学术这个特别生态,又呈现出社会驳杂的现实,四川故事、中国故事、时代喧哗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在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辟见解后,骆平就《野芙蓉》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与心路历程。她表示,在写作中,她常怀感恩之心、好奇之心、坚守之心,坚守高校情怀、地域情怀、家国情怀,深挖城市景观的维度、日常生活的维度、传统文化的维度,书写着狮子山上的校园故事。

刘大先何平、杨庆祥、石一枫、张莉等6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出席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