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商业,理解常识
《道德经》讲:不知常,妄作凶。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遵照事物的一般规律来做事,那等待我们的大概率不会是太好的结局。
而《认识商业》这本书则给予了我们经营商业必须要明白的一些基础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商业世界中行稳致远。
得到听书团队在最新版的《认识商业》2022版解读中将全书内容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商业到底有没有规律?二是商业的进步,究竟靠的是什么?三是企业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最后,还给商业定义了一个普遍性的终极目标。下面让我们一一道来。
1、商业到底有没有规律?
现在我们形容商业世界最时髦的词就是乌卡(VUCA)。啥意思呢?V(volatility)指的是容易变化,U(uncertainty)说的是不确定性,C(complexity)代表复杂性,最后的A(ambiguity)说的是模糊性。简单来说,乌卡的意思就是4个字,没有规律。
但是《周易》讲“变易、不易与简易”。就是说,《周易》要用最简单的符号和系统(简易),来认识、概括、掌握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变易)背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不易)。那么,商业世界的底层规律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在书里说,“在商业领域你不必把财富列为首要目标,如果你满足了市场需求,提供了客户想要的东西,也就自然为自己赚到了钱,有时还赚得盆满钵满”。
换句话说,想赚到钱,就是要用真正的价值来取悦用户,让更多的人以更低的价格、更方便的方式买到更丰富的商品或服务。这4个“更”我们也可以用“多快好省”四个词来理解。
也就是说:商业并不是变化莫测,而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要用真正的价值来取悦用户”,遵守它就有可能实现伟大的突破。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果逻辑问题,不要以财富为首要目标,而要为社会提供其有需求但无从获得的东西,并实现规模化。服务客户为本,赢得利润为末,万不可本末倒置。这个也很好理解,自私的人没有朋友,朋友多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商业同理。
2、商业的进步,究竟靠的是什么?
有的人可能会说,是技术革新。有的人则认为,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商业繁荣的一个核心驱动力,是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书里的定义是:“愿意承受创办和运作企业的风险”。作者还说,“当今富裕国家之所以富裕,是因为它们大力推广企业家精神,同时有效地利用知识”。
而在德鲁克看来,“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就是:①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产出;②创造出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改变价值;③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顾客群;④视变化为常态,他们总是寻找变化,对它做出反应,并将它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在德鲁克眼中,“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而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创新理论”鼻祖约瑟夫·熊彼特说:经济本身并不会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以外的现象拖动带来的,这种现象,就是企业家的创新。是企业家的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并实现了利润。
3、企业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是:不是创造盈利,而是创造客户。作者在书里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所获得的回报就是赢得新客户。企业的目标是创造客户,也是很多管理学家和企业家的共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个类似的说法,不过,他说得更加绝对:企业的根本目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客户。
那些对顾客需求最为敏感的企业将获得成功。道理很简单,一家企业对用户需求敏感,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真正的价值取悦用户,让更多的人以更低的价格,更方便的方式买到更丰富的商品或服务,就能为自己创造出更多客户。而客户规模大了,公司就能洞察到更多需求,发展更多新业务,这时候,盈利就是再自然不过的结果了。
在得到《跟华杉学儒家思想》中讲过一个儒家的核心思想,叫:近悦远来。据《论语》记载,叶公问孔子,国家应该怎么治理啊?孔子回答了六个字:“近者悦,远者来。”什么意思呢?就是近处的人喜悦了,远方的人自己就来归附了。
由近及远,近悦远来,这个原理太重要了。而且,如果你是自己出去“抓”客户,你能跑的地方是有限的;而如果是外面的客户自己来,那来的每一圈就像海啸一样,会一圈一圈地放大,每一圈的圆周和面积都会大很多,最终对你来说“近悦远来”所来的客户是几何级数的。可以说,这是儒家思想在商业世界的最佳实践。
最后,《认识商业》这本书还给“商业”定义了一个普遍性的终极目标。
那就是: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能够实现人和人之间连接的延伸,让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企业创造出来的社会结构,对我们有啥用呢?有了它,我们不再被困在小小的熟人网络中。中年人买了车,就有了自己的车友会。老人家花钱报个班学舞蹈,有了自己的跳舞组织。小朋友买一本画册,也会有自己的童书俱乐部。生活中有了新的伙伴,我们对未来就会有新的期待。当创新的企业越来越多,社会结构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也就有了更多的维度去支撑。
一家企业要想在商业世界活下来,跟它能赚多少钱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只有当它真正地嵌入到社会结构里,为整个社会提供独特的价值,才有可能一直活下来。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更值得追求的目标不是利益上的增长,而是自己在社会结构中嵌入的深度——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才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之道。
《道德经》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