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业务箭在弦上,银行、险企如何备战?
跨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仅两个月后,首份配套规则也于近日出炉,公开征求意见。
6月24日,证监会就《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就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等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做出相关规定。
《暂行规定》的发布,意味着离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落地更进一步。除了利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银行、保险等参与个人养老金的金融机构也迎来重大市场机遇。
有券商预测,在首份实施细则之后,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的相关产品管理要求也将陆续发布,个人养老投资即将真正落地。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作为养老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目前已有多家银行、保险等机构悄然在个人养老金领域展开布局。
银行跃跃欲试
由于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投资者购买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前需开立或者指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而银行在账户、渠道等方面相对成熟,由此商业银行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中具备明显竞争优势。
同时,作为基金的托管人、销售机构,商业银行预计将大大受益。一位银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称,未来头部商业银行有望受益于客户的衍生价值。虽然《暂行规定》要求免收销售服务费、申购费等销售费用,但代销机构可以根据投资人申请提供相关账户服务,有利于独立完成个人养老金从开户到产品销售环节的业务闭环;银行渠道在账户开立以及银行理财等多元产品销售上更加受益于个人养老金政策;且养老金作为长期的投资品,客户粘性更强,更利于扩大品牌效应。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服务领域大有可为。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认为,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可以加大开发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产品,满足长期限、低风险养老金融需求;此外,银行还可以利用客户渠道优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人养老金投资的综合解决方案,扩大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等产品销售。
从此次发布的《暂行规定》来看,有多项内容与商业银行相关。其中,开展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相关业务的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具备相关条件:经营状况良好,财务指标稳健,具备较强的公募基金销售能力;最近四个季度末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规模不低于200亿元,其中个人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不低于50亿元;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完善,具备较高的合规管理水平等。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共有18家银行机构或满足参与业务要求,包括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宁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广发银行。
尽管目前对养老金账户体系建设尚没有详细的披露,但记者注意到,已有多家银行在积极布局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业务。
已有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参与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对接测试,也积极研究部署和启动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制度建设、系统建设等相关工作,为贯彻执行个人养老金配套制度做好了准备。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财富管理专委会近日举办的个人养老金三支柱发展策略研讨会上表示。
工商银行养老金业务部总经理韩强也在会上透露:工商银行正加快搭建包括账户开立、资金缴存、产品投资、待遇领取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体系,并与人社部的信息平台、金融行业平台积极开展对接。
此外,中信银行还宣布申请成为个人养老金账户试点银行。不仅如此,该行推出了幸福+养老账本,实现第一、二、三支柱养老资产的归集展示。据了解,幸福+养老账本功能已经面向用户开放,主要向用户展示电子社保卡、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医保电子凭证、养老规划、养老社区等多个功能。其中,十分精选产品专区向用户提供保险、理财、基金产品的购买服务。
兴业银行同样蓄势待发,该行此前宣布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业务准备已基本完成。据介绍,政策落地后,客户可通过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柜面等渠道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持续转入个人税前收入的一部分,即可自主投资税收递延养老金融产品,获取持续收益,达到退休年龄后就可以从账户一次性或分次领取个人养老金。
华夏银行则推出了华夏颐养养老金融系列产品,集合了账户服务、现金结算、企业服务、资金保值增值等综合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个人养老金制度不断建立的同时,专属金融产品也得到了初步发展。
以已经试点的养老理财产品为例,第一财经记者通过中国理财网发现,自今年3月1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机构已扩大至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10家理财公司。截至6月30日,自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开始募集以来,养老理财产品已累计发行27只,大多数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在5.8%~8%左右,运行稳健。
而在养老理财产品之后,养老储蓄产品也呼之欲出。今年3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养老储蓄业务试点的规划也浮出水面。据悉,特定养老储蓄业务初步拟由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大型银行在部分城市开展试点,单家银行试点规模暂定100亿元。
不过,在商业银行加快建设养老金账户体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变数与挑战。余凌曲认为,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个人养老金投资方面的投研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转变传统资管产品投资增值理念,围绕不同类型客户养老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和稳健的资产配置方案。
险企摩拳擦掌
除了银行,险企也在加速布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业务。
随着第三支柱建设步入快车道,基金、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正在通过不同方式分食这块大蛋糕,跨业竞争格局正在形成。然而,作为养老金融市场的较早涉足者,保险业仍具有独特的优势。
蜗牛保险经纪CEO尚萌萌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保险机构立足风险管理,擅长投资和管理长期资金,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负债经营的特征,同时关注长期收益与短期回报、兼顾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稳健增值的特点更契合养老金的管理要求。
另外,由于保险机构原本与健康养老领域关系紧密,可以整合健康养老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成熟的体系,为百姓提供包括养老、护理、医疗、康复在内的一揽子养老保障计划,实现养老保障与服务供给并行,在养老投资之外全面满足百姓对于养老保障的需求。她进一步指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险企布局第三支柱赛道,在创新产品等方面已经着手安排具体工作,并不断向各个细分领域迈进。
一位养老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司在不断推动构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同时也在持续丰富个人养老金领域的产品供给。一位寿险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养老保险需求,公司已筹备了相关产品,具体细节需关注后续公司披露的信息。
另一方面,为了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近年来关于助力养老保障的新模式也一直在不断尝试。
2018年4月,银保监会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运用税收优惠引导个人开展养老金积累。截至2021年10月末,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近6亿元,参保人数约5万人。
此外,2021年5月,银保监会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试点,主要服务新市民和新就业群体。到了今年3月,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截至今年5月末,专属养老保险保单件数15.7万件,保费规模15.7亿元,养老理财共发行22只产品,22.1万投资者认购金额544亿元。
未来,保险机构依托自身优势,可以开发怎样的产品?尚萌萌认为,保险机构可以利用此前保险产品附加服务的资源优势,将养老产业涉及医疗康复、养老设备设施、养老社区等多方串联起来;同时继续发挥长期稳健经营的特点,提供收益保证型养老保险,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个人的生活品质。
然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统一的政策规范下,养老金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尚萌萌指出,保险机构需要提升自身运营长期资金的能力和实力,特别在解决资产端和负债端匹配的基础上提升投资能力。其次,要有风险底线,在一定收益的前提下,不能片面追求收益不顾风险,需要考虑长期稳健的资金运用。最后,险企要有与其他行业主体(如部分基金、银行)竞争的心态,通过市场化竞争达到不断优化自身的养老金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