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视频】东西方对于拼刺的差别在哪里
如今的战场,自动武器、红外夜视仪……各种高科技单兵装备层出不穷。原来在书本、电影中看到的那种肉搏战白刃战似乎渐行渐远,现代战争还需要短兵相接白刃格斗吗?
拼刺刀曾是中国军队的绝活,名列解放军步兵五大技术之一。然而上世纪90年代,我军也曾一度取消刺杀训练。直到2009年的新军事大纲才重新列入训练课目。纵观历史悠久的各国军队的刺杀技术,你会发现东西方的拼刺其实各具特色。
以旧日本军队为例,它的拼刺术不主张用枪身去硬挡劈砍,而是用枪头将对方武器拨开后,再行突刺。同时,在面对扭打混战时,并没有比较明确的对策,其套路里没有考虑扭打的动作,就连枪托捶砸的招式也没有,只是片面强调近身肉搏的重要性。所以,旧日本军人在与对手陷入扭打状态时,总是力求尽快拉开距离,再使用刺刀拼杀,而他们所配备的三八式步枪及其三八式刺刀加在一起,足有168厘米长,可以完全发挥近距格斗优势。
而美军刺杀技术却一直在变,不断与时俱进,从二战时期传统M1903式步枪的握法,进化到使用M16突击步枪的握法。可以说,美军刺杀技术的花样翻新之快,是别国望尘莫及的。美式突刺分为长刺和短刺。长刺是先通过屈膝做好预备姿势,后一次屈膝并顶脚,将全身力量爆发出来,以刺刀瞄准敌人喉咙或要害部位后往上顶出。短刺则是角度较为水平的刺杀瞄准。
美军刺杀技术相比日军更强调枪托击打的动作,美军认为双方近战搏斗时,突刺是派不上用场的,因此劈砍和托击就成为合适的做法,劈砍有时因为枪身太长,刃面对敌人造成所谓有效伤害反而不大,更加快速的托击便是最佳手段。
随着时代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军全面换发M16步枪,新版野战手册根据步枪的不同进行突刺课程修改,放弃以全身动作来换取突刺距离的做法,改为直接用手臂力量将刺刀突刺出去,同时不再硬性规定手持枪托根部突刺,而是直接持小握把突刺,目的是方便士兵在不用变换握持位置情况下迅速进入肉搏状态。后来美国陆军直接取消了新兵训练中的刺杀训练课目,理由是现代战争使用刺杀技术的场合几乎荡然无存。
上面都是说的有托步枪拼刺,而已经换装无托步枪的英军,却也仍然重视刺杀技术的训练。
英军采用SA-80无托式步枪,这是公认最缺乏突刺优势的步枪品种,不仅枪身最短,就连枪管(含刺刀)所触及的距离也最短,但这不代表无托步枪不能使用刺杀技术,反而在重视刺刀战的英军中,刺杀技术仍是重要训练内容。
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英军苏格兰卫队对阿根廷军队的肯特山阵地发起刺刀冲锋,并且成功夺下据点,英军阵亡29人,消灭阿军50名官兵。2004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在巴士拉巡逻的一支英军小分队被100多名武装分子包围,英军指挥官下令刺刀冲锋,最后以消灭35名敌人,己方伤3人的结果成功突围。2009年9月,英军少尉詹姆斯·阿达姆森带领一个排在阿富汗南部巡逻,渡河途中遭遇塔利班伏击,阿达姆森先用手中步枪打死一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后,再利用同伴火力掩护爬上岸,用刺刀杀死塔利班机抢手,拯救了整支渡河的英军。以上三个例子中,头一次的刺刀冲锋,英军使用传统结构的FAL长步枪,后两次则是短小的无托式SA-80步枪,但其发挥的精神和效果是一样的。
训练中,由于无托枪不像传统步枪那样达到较长的距离,并且难以利用杠杆方式采取垂直或水平托击动作,于是英军除了保留原有的握把据枪动作之外,也有手扶枪托底部的握法,目的是加长突刺距离以及力道所致。
实际上,在现代战争中,像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大规模白刃战已经无处重现了。但刺杀技术在实战中并非无用武之地,例如弹药耗尽,或遇到枪械故障时,挺起刺刀,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力量,有效击退敌人,为自己争取胜机,仍是一种有效的实战手段。而在训练中保留刺杀技术训练,更多的是一种战斗精神和勇气的培养。
下面我们来听鑫磊老师来讲讲东西方在拼刺上的差距吧。
军武大本营
长按识别二维码
和局座一起玩